编号
|
题 目
|
A
|
B
|
C
|
D
|
答案
|
51
|
某个照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为80mm,这个照相机属于( )。
|
单反照相机
|
大型照相机
|
135照相机
|
120中型照相机
|
D
|
52
|
长焦镜头的焦距比标准镜头焦距( ),视角比标准镜头小。
|
长
|
短
|
相等
|
可长可短
|
A
|
53
|
镜头的入射孔直径与焦距之比,叫作镜头的( )。
|
相对孔径
|
有效孔径
|
口径
|
景深
|
A
|
54
|
常用照相机光圈系数的整档排列顺序:( )
|
f/2、f2.8、f/4、f/5.6、f/8、f/16、f/20
|
f/1.4、f1.8、f/2.8、f/4.8、f/6、f/8
|
f/1、f/2、f/3、f/4、f/8
|
f/1.4、f/2、f2.8、f/4、f/5.6、f/8
|
D
|
55
|
光圈系数大小与快门速度快慢的关系是:( )。
|
f/1.4的像亮度与f/2的像亮度一样
|
光圈系数大,快门速度快;光圈系数小,快门速度快
|
没关系
|
光圈系数大,快门速度慢;光圈系数小,快门速度快
|
D
|
56
|
在同等条件下,f/5.6的景深( )F/11的景深。
|
>
|
≥
|
≤
|
<
|
D
|
57
|
( )直接影响着影像的密度、质感、清晰度以及色彩。
|
光照度的强度
|
光比的大小
|
曝光恰当与否
|
光圈的大小
|
C
|
58
|
( )是指光源投射在被摄景物上的光线强弱。
|
光亮度
|
光照度
|
反射率
|
光线温度
|
B
|
9
|
( )表示物体反射光线的能力。
|
散射度
|
光线位移
|
衍射率
|
反光率
|
D
|
60
|
自然界景物的( )都接近18%中灰。
|
阻光率
|
透光率
|
测光亮度
|
平均反光率
|
D
|
61
|
形成物体亮度的基本因素:( )、反射率。
|
镜头接纳光线的能力
|
闪光灯的功率
|
吸收率
|
照度
|
D
|
62
|
摄影曝光指按动照相机( )使图像传感器或胶片感光。
|
光圈、快门
|
闪光灯
|
闪光灯、光圈
|
快门
|
D
|
63
|
影响曝光的因素有:( )、景物、照相机光圈与快门以及胶片的性质。
|
环境
|
物距的远近
|
背景的性质
|
光源
|
D
|
64
|
曝光组合参数是指拍摄时使用的( )与快门时间的组合。
|
光圈参数
|
镜头有效口径大小
|
焦距
|
景深
|
A
|
65
|
反差是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对比差别,也就是通常所说( )。
|
“黑”与“白”
|
“软”与“硬”
|
“厚”与“薄”
|
“深”与“浅”
|
B
|
66
|
影像( )反映了原景物的亮度关系,称为正常曝光。
|
象征性
|
艺术性
|
夸张性
|
正常性
|
D
|
67
|
控制曝光指以摄影师的创作意图为目的,改变( )之间关系,是摄影师使原景物主观意图的再现。
|
原景物的画面构图
|
原景物的亮度与感光介质的影像密度
|
原景物与摄影师主观意图
|
原景物的光比与感光介质的影像层次
|
B
|
68
|
光比是指主光与辅助光之比,其大小是被摄体暗面与亮面之间的( )。
|
位移量
|
角度
|
反差或亮度的间距
|
最大值
|
C
|
69
|
( )属于室外光的光线性质。
|
顶光
|
侧光
|
平光和侧光
|
直射光和散射光
|
D
|
70
|
影响自然光照度变化的因素:季节、时间、( )。
|
焦距、相机
|
景深、地点
|
光圈、相机
|
气候、地点
|
D
|
71
|
摄影光源的光位种类:顺光照明、( )、逆光照明。
|
太阳光照明
|
人工光照明
|
灯光照明
|
侧光照明
|
D
|
72
|
决定室内灯光摄影曝光的三个因素为:光源强度,被摄体与光源的距离,( )。
|
被摄体的反光率
|
被摄体与光源的关系
|
被摄体受光角度
|
被摄体表面质感
|
C
|
73
|
具有较大像场的摄影镜头为( )
|
折反射镜头
|
超长焦距镜头
|
标准镜头
|
广角镜头
|
D
|
74
|
室内灯光摄影当照射距离变化时,可按照( )平方成反比调整曝光量。
|
光亮度与照射距离
|
光照度与照射距离
|
光方向与照射距离
|
光性质与照射距离
|
B
|
75
|
使用高速快门拍摄的特点( )
|
可以产生动感
|
可以虚化背景
|
可以增大景深
|
可以凝固动体
|
D
|
76
|
感光度和曝光量的关系是( )。
|
ISO50比ISO100的感光度高
|
感光度和曝光量没关系
|
感光度越低,需要的曝光量越少
|
感光度越低,需要的曝光量越多
|
D
|
77
|
ISO、ASA、DIN、GB为( )的四种标注方法。
|
感光性
|
宽容度
|
光亮度
|
感光度
|
D
|
78
|
以光照度订光和以( )订光为常规摄影的订光方法。
|
光色温
|
所有物体的亮度
|
中级反光率物体的亮度
|
光线的性质
|
C
|
79
|
使用反光率为18%的标准( )是亮度订光常用的、科学而严肃的订光方式。
|
白板
|
黑板
|
灰板
|
色板
|
C
|
80
|
控制景物亮度范围常用的方法是①对暗景物做补光处理;②( );③改变构图对景物的明暗做一定取舍。
|
对景物亮部作减少处理
|
对亮景物作减光处理
|
对亮景物的暗部做补光处理
|
对景物的亮度做补光处理
|
B
|
81
|
曝光宽容度是指( )。
|
胶片对不恰当曝光的允许程度
|
胶片对正确曝光的允许程度
|
景物曝光的范围
|
自然的曝光时间
|
A
|
82
|
曝光宽容度为3级,景物曝光范围为6级,胶片宽容度为( )。
|
9级
|
3级
|
18级
|
2级
|
A
|
83
|
胶片的宽容度范围与曝光宽容度成( )。
|
平方正比
|
平方反比
|
反比
|
正比
|
D
|
84
|
景物的亮度范围与曝光宽容度成( )。
|
等比
|
正比
|
反比
|
平方比
|
C
|
85
|
( )不属于曝光控制的基本要点。
|
中级灰景物作为订光根据
|
控制景物亮度范围在胶片宽容度以内
|
结合摄影意图,适当增减曝光量
|
根据构图要求,正确选用镜头
|
D
|
86
|
( )的测光原理是以18%中灰色调再现测光亮度。
|
闪光测光表
|
点测光表
|
照度测光表
|
亮度测光表
|
D
|
87
|
当拍摄的画面为( )时适合于阴影曝光模式。
|
主体位于大面明亮背景前
|
逆光拍摄
|
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
|
以暗物体为视觉中心
|
D
|
88
|
( )适合于以明亮物体为视觉中心的画面的曝光控制。
|
包围曝光法
|
阴影曝光模式
|
高光曝光模式
|
阴影曝光模式
|
C
|
89
|
当被摄体以深暗色调为主,或主体位于大面积深暗背景前,拍摄按平均测光会导致( )。
|
反差偏小
|
互易率失效
|
测光读数偏高
|
测光读数偏低
|
D
|
90
|
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摄的方法称为( )。
|
平均曝光法
|
括弧式曝光法
|
高光曝光模式
|
阴影曝光模式
|
B
|
91
|
未经公民本人同意,将公民照片进行广告宣传,属于( )。
|
侵犯公民名誉权
|
侵犯公民知情权
|
侵犯公民肖像权
|
侵犯公民特惠权
|
C
|
92
|
( )不符合证件照的基本要求。
|
按照发证单位对规格的要求拍摄
|
按照发证单位对式样的要求制作
|
真实反映被摄者的形象
|
通过化妆,美化人物形象
|
D
|
93
|
摄影构图中“黄金分割”即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之后,其中一段与全长的比值为( )
|
0.415
|
0.314
|
0.5
|
0.618
|
D
|
94
|
无论晴天还是阴天,拍摄室外多人合影照,都应选择( )光位。
|
平光和后侧光
|
前侧光
|
侧顺光
|
淡光和顺光
|
B
|
95
|
室内拍50人左右合影照,其场地长度不应( )。
|
短于6米
|
长于6米
|
短于8米
|
长于8米
|
C
|
96
|
使用照度测光表须注意其测光窗必须对着( )。
|
相机镜头主轴方向
|
光源的方向
|
被摄体的方向
|
周围的环境方向
|
A
|
97
|
多人合影照的排列既要照顾人物主次、高矮、胖瘦,又要考虑( )等关系。
|
背景颜色
|
衣服颜色
|
周围环境
|
男女搭配
|
B
|
98
|
多人合影照人物位置调整原则是人物排列的( )要根据画面的长度比例来决定。
|
宽度
|
宽度与高度
|
高度
|
多与少
|
B
|
99
|
( )人物胖瘦的调整方法是瘦在前,胖在后。
|
家庭合影照
|
小合影
|
风景人像照
|
多人合影照
|
D
|
100
|
在多人合影照人物衣服色彩的调整上,穿( )颜色和白色、中黄色衣服的人物不要集中在一起。
|
浅红
|
浅绿
|
浅黄
|
浅蓝
|
C
|